close

幹細胞研究目標為治療疾病,再生醫學或細胞治療研究應運而生。

幹細胞研究目標很明確,就是要改善患者健康、治療疾病,透過臍帶血中的幹細胞移植來達到此目的。過去20年來,許多血液腫瘤科醫師以造血幹細胞治療血液性疾病,例如多發性骨髓瘤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、急性骨髓性白血病、何杰金氏淋巴瘤、急性淋巴性疾病、再生不良性貧血、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,以及非惡性血液疾病,如鐮刀形紅血球貧血症等,相關的移植統計數據如圖一。

幹細胞移植越早進行,效果越好。臍帶血配對容易,解凍即用,比骨髓更為迅速。

富比士(Forbes)2009年6月專題報導,目前治療惡性疾病的方法有三,一是高劑量的化療,二是自體細胞移植(autologous cell transplant),三是使用配對成功的異體幹細胞來移植治療。幹細胞移植已證實是目前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(AML)最好的方法,相關文獻也發表於美國醫藥協會期刊 (JAMA,2009,301(22);2349-2361)。

 

以骨髓移植治療白血病可說是和時間賽跑,臨床發現:白血病病患發病初期以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分型(HLA-typing)完全配對者(8/8)移植成效最好,統計顯示5年存活率可達50%,若到了發病中期再治療,就算配對成功,治療效果也有限,存活率更低,因此越早開始治療,效果越好(圖二)。

 

第七屆國際臍帶血移植學術研討會指出,HLA配對與有核細胞總數對於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都是同等重要的。臍帶血幹細胞低溫儲存,需要時解凍移植即可保持良好細胞活性。此外,使用臍帶血幹細胞不一定要HLA-Typing完全配對才可,因此臍帶血移植比骨髓移植更能掌握移植的黃金時間。

AABB(2007年3月) 指出,世界上許多國家沒有足夠的捐贈者提供血液做治療,於是學者想到利用胚胎幹細胞製造更多的紅血球來治療血液疾病,日後發現幹細胞能夠分化成我們想要的組織或器官,開啟了細胞治療(再生醫學)新紀元(圖三)。

幹細胞特性為增生與分化。目前研究已有分化心肌、心瓣膜、胰臟β 細胞、軟骨和骨骼細胞等成功經驗,此外,以幹細胞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與遺傳性貧血的研究也愈來愈多。

科學雜誌(Science,2006,311(5769):1880-1885)“Stem Cells and Their Niches”文章中提及:幹細胞除了可以自我增生之外,也能夠分化為不同種類的成熟細胞(圖四)。一個70公斤重的成年人約有數十億的幹細胞,其中約有1億到2億是造血幹細胞。成人的CD34+造血幹細胞數量約為白血球數量的0.01-0.1%,但在新生兒體內,此比例提高到1%,遠高於成年人。

研究發現幹細胞已能分化出人類心肌細胞,以自體幹細胞治療女性心肌缺血患者有顯著療效。

幹細胞治療應用愈來愈廣,最新研究指出胚胎幹細胞可以培育出類心臟細胞,修補心臟缺損的組織。2007年Circulation Research提到幹細胞已能夠分化出人類心肌細胞,長成附帶血管的心臟,未來以人體移植為目標。美國芝加哥洛許大學(Rush University)醫學中心已成功使用自體幹細胞治療慢性心肌缺血患者,結果發現此一幹細胞療法對女患者有顯著效果。許多生技公司如Medistem Laboratories開發從肌肉、骨髓和脂肪中萃取成體幹細胞,作為培養心瓣膜細胞的來源(新聞來源:Business Journal of Phoenix, 2006年9月15日)。

新科學家(New Scientist) 於2009年6月發表的文章指出,從老鼠的幹細胞成功培養出心肌組織,不但會跳動,接上人工血管後也能正常運作(圖五)。

韓國研究團隊成功採集新生兒臍帶血幹細胞,分化出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胰臟β細胞,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(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,2007)。日本東京大學也成功從胎盤和臍帶血採集幹細胞,分化出軟骨和骨骼,這些研究未來都將進一步進行人體試驗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(NEJM,2009,361(25))指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(NIH)贊助許多幹細胞研究計畫,但多以白人為實驗對象,未來幹細胞研究應廣泛應用至亞洲人、非洲人以及其他種族。

輝瑞大藥廠2009年12月併購Athersys幹細胞研發公司,並設立再生醫學部門,目標是預防或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。他們不直接使用成體幹細胞,而是利用幹細胞分泌的蛋白質,來幫助預防或修護消化道瘜肉症所產生的潰瘍性結腸炎。此外,美國沙克研究所(Salk Institute)科學家成功從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(又名范康尼貧血,即基因異常導致的遺傳性貧血,由於骨髓失去功能,導致造血細胞無法分化成血球細胞)的患者身上採集幹細胞,誘導為多能幹細胞(Multipotent Stem Cell),再注入患者,這是結合自體幹細胞和基因治療的經典案例 (AABB Smart Brief,2009年6月)。

 

另外,中國大陸已經有許多利用幹細胞治療脊椎神經傷害的案例,甚至有美國病患也前往治療。幹細胞治療疾病的可能性也延伸到腦性麻痺,已有案例指出兩歲的重度腦麻病患,在接受自體臍帶血幹細胞移植之後,能夠開口說話,並且正常行走,該研究由杜克大學與Joanne Kurtzburg的研究團隊持續進行中。

以自動儲存槽儲存臍帶血,幹細胞的回收率與活性較高

幹細胞治療研究如雨後春筍,最重要的是把握黃金時間儲存幹細胞,並確保10年或20年後幹細胞活性。

在現實生活中,小嬰兒出生後,我們只有15分鐘來收集臍帶血避免血液凝結;接下來的24到48小時內,將細胞長期保存於-196°C的液態氮。幹細胞這麼珍貴,臍帶血儲存設備可以避免短暫的熱效應現象(TWEs),避免影響幹細胞功能和活性,對於長期保存臍帶血而言非常重要。

紐約捐血中心(NYBC)指出目前最好的冷凍保存方法是使用BioArchive自動儲存槽系統,也就是將幹細胞儲存於-196°C液態氮,這種方式只會損失約2%的幹細胞,明顯降低幹細胞損失(圖六)。使用自動分離系統(AXP)處理的細胞回收率高達98%,也因為大幅減少TWEs(圖七), 使解凍後活性高達96%。

結語

再生醫學帶給大家許多希望,雖然科學上仍然有諸多待解之謎,但細胞治療在血液性以及非血液性疾病應用,將有重大突破。
我們鼓勵大家預先儲存臍帶血,但是臍帶血銀行務必提供兩個重要服務:
1. 儲存並且保持臍帶血的活性;
2. 確認臍帶血幹細胞適用於該名存戶或病患;
而-196°C液態氮的BioArchive自動儲存槽能完整保存幹細胞數量與活性,可做為消費者以及醫師們的參考。

轉自幹細胞達人部落格:http://stemcell.pixnet.net/blog

arrow
arrow

    秋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